应用社会学研究所​

作者: 时间:2021-04-07 点击数:

应用社会学研究所

 

一、简介(含研究方向)

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成立于2013年,研究人员主要来自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现任所长为陶艳兰副教授。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有博士学位者9人,有国外访学经历者4人。

1.研究所定位

依托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和社会工作专业,聚焦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面向学科发展前沿和热点,着眼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把研究所建设成为校级重点科研平台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育基地以及区域交流的重要平台。

2.研究方向及领域

(1)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2)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3)儿童、妇女及家庭社会学;

(4)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研究。

3.建设规划

(1)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等研究方向,成功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成功申请各类横向项目多项;

(2)通过制度建设和内涵建设,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努力将本研究所建设成为校级重点科研平台乃至省级科研平台;

(3)加强区域行业交流,促进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条件。

4.主要研究人员

陆道平 教授,政治学博士,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MPA中心兼职导师,中国社会学会理事,苏州市社科联常务理事,中共苏州市委组织部特约调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社会治理。近年来,在《中国行政管理》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论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七部学术著作,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20余项。荣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江苏省和苏州市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项。

唐利平 副教授,社会学博士,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苏州市社会工作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社区治理和项目评估,苏州市首批本土社会工作督导成员,中级社会工作师江苏省第三批社会工作专业领军人才。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2项,省市级项目近10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获民政部首届全国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优秀奖。2011年开始从事学校社会工作、困境未成年人个案管理、社区服务社会化等实务项目的督导工作,并于2013年创办苏州市汀斯社工师事务所位,担任理事长至201812月。

陶艳兰 副教授,社会学博士,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照顾与社会政策。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在《社会》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多次获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苏州市妇女联合会吴地芬芳巾帼公益联盟专家库成员,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

陈建兰 副教授,社会学博士,主要实务和研究领域为老年社会工作、社区治理和项目评估;苏州市首批本土社会工作督导成员,中级社会工作师江苏省第五批社会工作专业领军人才,苏州市久久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主持或指导的社工项目、社工案例多次获得江苏省、苏州市优秀社工项目、优秀社工案例。主持和完成多项省市级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朱爱华 讲师,社会工作博士,苏州市首届社会工作督导成员,中级社会工作师。主要从事社区治理、老年社会服务、社会工作本土化等领域研究,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专业论文(著)20余篇(部),相关成果荣获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兼任江苏省社会工作协会理事、苏州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是苏州公益园专家库成员。

王春 讲师,社会学博士,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苏州市社会工作督导,中级社会工作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组织培育、公益服务。迄今为止,主持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课题、民政部慈善事业司的应用性课题以及市厅级各类课题10余项;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社会兼职:苏州市姑苏区盛蔓公益服务社副理事长;苏州工业园区社会创新发展中心理事;张家港市惠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

何华玲 讲师,苏州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联合培养政治学博士,校级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中级社工师。在《中国社会科学》、《长白学刊》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厅级项目4项,地方政府合作项目2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面上项目1项,厅级项目5项。注册运营社会组织2个。相关研究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2年农村社区建设理论研究优秀论文奖、省哲学社会科学大会优秀论文奖。

二、挂靠单位(共建单位)

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三、代表性成果

(1)陆道平,《民众协商与决策吸纳:协商吸纳型环境政策工具及其治理效应》,《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

(2)陆道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横向政府间关系协调》,《北方论丛》,20186

(3)陆道平,《公共服务产品提供的博弈困境与政策建议》,《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4)陆道平,《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基层政府职能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5)陆道平,《基层政府城乡一体化服务的运行模式、动力机制与制度建构》,《江苏社会科学》,20165

(6)陶艳兰、风笑天,《理想照顾者文化规则的破解:社会政策支持母亲就业的关键问题》,《社会科学》,20204

(7)陶艳兰,《养育快乐的孩子——流行育儿杂志中亲职话语的爱与迷思》,《妇女研究论丛》, 20182

(8)陶艳兰,《塑造理想母亲:变迁社会中育儿知识的建构》,《妇女研究论丛》,20165

(9)王春,《拒斥、嵌入、反噬:社会组织行动策略与制度适应逻辑》,《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3

(10)王春,《新邻里视域下城市新建社区共同体复归及其可能》,《新疆大学学报》,20163

(11)王春,《公益创投的生态困境及主体策略——基于S市地方性实践探索》,《长白学刊》,20184

(12)陈建兰,《土地换保障: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保转城保实践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农业经济,20165

四、联系方式

陶艳兰,18662439859

版权所有2019  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
 CopyRights ©2016  Office of Social Science Administration,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